双山煤矿:2017年11月14日零点开始,3-8块,8-15各上涨10元,其他煤种价格不变。
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是民用散煤治理的重要抓手。民用散煤主要分布于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村散煤占民用散煤总量的94%。
工业领域散烧煤总计约3.91亿吨,约占散煤总量的52%。工业领域散煤主要来自工业小锅炉和小窑炉。针对炊事散烧煤,继续提高液化石油气和电的使用比率煤改气的经济账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21日至30日,24省(区、市)液化天然气(LNG)价格比上期上涨1243.2元升至5636.7元,涨幅达28.3%。而在推广煤改气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两个账本,一本是经济账,一本是环保账。
煤改气的环保账关停煤炉,换天然气。戴彦德建议,满足LNG市场需求,第一要挖掘潜力,应对需求高峰。今年4月份起,神华和中煤等大型煤企一直在供应长协煤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煤炭消费量约为28.1亿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炭战略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吴立新表示,今年煤炭去产能效果明显。到2020年,具备生产能力的煤矿产能在现有基础上将净增3亿~4亿吨/年,加上每年2亿吨左右的煤炭净进口,总供给能力大幅增加,全国煤炭产能过剩的态势并没有根本改变。然而,尽管去年与今年的煤炭去产能任务都实现了提前超额完成,但是对于后期的去产能工作,业内人士仍表示存在诸多困难。
行业需求潜力加大,在区域上,则表现为部分地区的煤炭供应偏紧。需求现持续增长势头一方面是去产能的持续推进,另一方面则出现了煤炭消费增长、部分地区供应紧张的情况。
因为今年退出的产能基本都是落后的、已经停产或者本打算退出的,明年的去产能将会涉及正在生产的煤矿。从行业来看,建材、电力、钢铁、化工行业用煤均为正增长,四大行业合计用煤占煤炭消费总量的85%,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以钢铁行业为例,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展与科技部主任黄导介绍,近期钢铁行业耗煤量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延续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推动粗钢产量增加,煤炭消耗增加。此外,根据世界钢铁协会发布的《关于2017年、2018年短期全球钢铁需求预测的结果分析》,2017年全球钢铁需求将达16亿吨,其中中国就有将近8亿吨需求。
除了调整去产能力度,释放优质产能也成为政府部门保障供应的重要措施。同时,由于全面取缔地条钢后,该部分产能和产量纳入统计,使统计企业产能利用率提高,产量增加造成煤炭消耗量增加。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退出过剩煤炭产能超4亿吨,仍有近1亿吨产能待退出。同时,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煤炭消费量由负转正。
过剩态势未根本改变根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资料,经过两年的去产能,截至目前,我国煤矿总产能51亿~52亿吨/年,其中形成能力的有效产能39亿吨/年以上,在建和技术改造煤矿产能12亿~13亿吨/年左右。安徽、河南、山东、河北等省由传统的煤炭调出省转为调入省,贵州、宁夏煤炭调出规模减少,江苏、广东、吉林、黑龙江等省调入规模不断扩大,同比分别增加4200万吨、1450万吨、1200万吨和700万吨。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增煤矿产能9000万吨,预计全年新增产能2亿吨左右。区域性、时段性煤炭供应紧张问题凸显。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李福龙日前在国家能源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煤炭去产能工作顺利推进,超额完成年度去产能目标任务,先进产能建设有序推进。据悉,在东北等煤炭供应偏紧的地区,相关部门已经决定暂缓去产能进程,而黑龙江已明确调低年度去产能目标。而且如果经济持续向好,煤炭需求会随之提升,去产能的压力也会随之加大。今年上半年,全国煤炭调出量和调入量同比增长均超14%。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资料显示,当前我国煤炭调入地区和规模进一步扩大。但是,从行业来看,明年的去产能任务仍然会很艰巨。
目前来看,去产能最新的指导文件为国家发改委于今年5月发布的《关于做好2017年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工作的意见》,提出了科学把握去产能力度和节奏,以避免出现供需失衡等情况。据了解,为了保障供应,相关部门已明确在产煤矿今年不再退出,包括已经列入去产能计划中的在产煤矿。
今年以来,政府部门多次对手续不全的建设项目,通过产能置换加快补办相关手续,同时,对部分先进产能煤矿、安全保障能力较高的露天煤矿和低瓦斯煤矿核增了生产能力。此外,环保要求日益严格,部分钢铁企业受高炉、焦炉焖炉及烧结停产的影响,作业率下降,生产顺行不畅,导致全厂产品单位煤耗增加。
可以看出,推动钢铁煤耗上升的诸因素在短期内仍将继续发挥作用。该协会预测,2018年全球钢铁需求或将继续增长3%。
吴立新表示,今年通过煤矿产能置换的先进产能,明年会充分释放出来,进一步增加市场供应。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要求,从2016年开始,用3年至5年的时间,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退出过剩煤炭产能超4亿吨,仍有近1亿吨产能待退出。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要求,从2016年开始,用3年至5年的时间,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
除了调整去产能力度,释放优质产能也成为政府部门保障供应的重要措施。但是,从行业来看,明年的去产能任务仍然会很艰巨。
以钢铁行业为例,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展与科技部主任黄导介绍,近期钢铁行业耗煤量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延续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推动粗钢产量增加,煤炭消耗增加。行业需求潜力加大,在区域上,则表现为部分地区的煤炭供应偏紧。
该协会预测,2018年全球钢铁需求或将继续增长3%。可以看出,推动钢铁煤耗上升的诸因素在短期内仍将继续发挥作用。
据悉,在东北等煤炭供应偏紧的地区,相关部门已经决定暂缓去产能进程,而黑龙江已明确调低年度去产能目标。同时,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煤炭消费量由负转正。到2020年,具备生产能力的煤矿产能在现有基础上将净增3亿~4亿吨/年,加上每年2亿吨左右的煤炭净进口,总供给能力大幅增加,全国煤炭产能过剩的态势并没有根本改变。过剩态势未根本改变根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资料,经过两年的去产能,截至目前,我国煤矿总产能51亿~52亿吨/年,其中形成能力的有效产能39亿吨/年以上,在建和技术改造煤矿产能12亿~13亿吨/年左右。
因为今年退出的产能基本都是落后的、已经停产或者本打算退出的,明年的去产能将会涉及正在生产的煤矿。今年上半年,全国煤炭调出量和调入量同比增长均超14%。
然而,尽管去年与今年的煤炭去产能任务都实现了提前超额完成,但是对于后期的去产能工作,业内人士仍表示存在诸多困难。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煤炭消费量约为28.1亿吨。
区域性、时段性煤炭供应紧张问题凸显。目前来看,去产能最新的指导文件为国家发改委于今年5月发布的《关于做好2017年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工作的意见》,提出了科学把握去产能力度和节奏,以避免出现供需失衡等情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